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聚焦物流人物:快递市场“善舞者”——吴东明
发布时间:2021-03-05
 是守还是拓,每一个历史节拍他都踏在刚刚好的节点上。

命运的脉络总是充满巧合。1986年,天津人吴东明刚刚毕业,作为北二外的高才生,外语能力自是不在话下,所学专业又是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他顺理成章地被分配到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负责与跨国快递企业合作和开拓中国市场,而四大国际快递之一的DHL也正是这一年与中国外运合资成立中外运敦豪。数年后,吴东明正式成为这家合资公司的掌门人。

冉冉升腾的中国市场从神秘走向开放,吴东明是见证者,也是受益者。“中外运敦豪有幸在过去的30年里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腾飞以及物流行业的起。”他在2016年公司30周年庆典上说。

“而在起步的时候,我们只有三间小办公室,两部作业车辆。”吴东明在工作近10年后到合资公司任职时,合资公司在中国只有21个分公司,大部分公司只有几辆派送车,办公室面积也不过几十平方米,其业务量在亚太区40多个国家的排名处于20名开外。

吴东明纵横捭阖,颇为“善舞”,且舞有章法。他不急于开拓市场,而是先“慢下来”,梳理流程规范,调整内部结构。他说:“我始终将合资公司看作是我自己的公司,从长远目标出发,思考公司的发展前景、战略和举措。”也正是这样的冷静果敢,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蛰伏,才有了中外运敦豪后来的平稳落地,大举开拓。从2004年到2014年,中外运敦豪的业务收入增长了3倍。

在企业进入平台期增速放缓时,又一轮的调整再出发在酝酿。他实行一元化管理体制,扩大服务网络,在主要市场进行直营,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更加开放的频繁国际贸易往来中勇于开拓。

2003年2月,DL斥资5700万美元购买中国外运5%的股权,成为中国外运最大的外国股东,2006年更是出资超过9亿美元在大中华区推行“中国优先”战略。2012年7月,DHL在上海正式启动投资1.75亿美元建成亚洲最大快递转运中心——北亚枢纽。相当于13个足球场大小的DHL北亚枢纽最大处理能力可达到每小时2万个包裹及2万份文件。

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区被DHL升级为一个独立运营区域,与欧洲、美洲、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中东、北非和亚太地区齐头并进,成为DHL快递的第七大区域。

随着国际快递市场的开放,国际航空快递竞争空前,国内快递市场繁荣,这时候冲刺突围还是投身红海?吴东明的选择是战术上分权,战略上收缩,聚焦核心业务。

危机尚未到来,他已有预案。他将中国大区的权力进一步下放,给予更贴近市场的分区更多权限,对接地方客户,以便在金融危机来临、总部应接不暇之时,地方分公司能够自己找到“充足的粮草过冬”。同时,力排众议,放弃一时热闹的大件货物,坚持关注小包裹,后来的事实是大货市场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最严重。

但吴东明并不恋战,他果断转手全一快递、北京中外运速递和香港金果快递,拿起放下之间,一脉相承的是他内心的战略——聚焦连接增长。

如今,中外运敦豪已成为DHL快递全网络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在DHL全球220个国家和地区的业务量、利润排名中,中国区都是第一,其业务范围已覆盖中国400多个城市,拥有150多个服务中心12个岸和1个转运中心。

风未到而他已察,每一个攻守回合之后,江湖的局势也更加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