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铁路冷链将重塑冷链产业新格局(下)
发布时间:2021-08-05
 1.硬件

9月中旬,中国中车发布了时速超过250公里的货运动车,这将对当前国内快递和货运市场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以此技术和设备为主干的一系列技术设备研发应用,将快速推动形成我国铁路快速货运网路,建立起以铁路为骨干的综合运输一体化平台。
     中集冷藏箱开发了新的系列冷藏箱,在无人值守情况下可连续运转20天、箱内温度可以恒定在-25℃至25℃之间任意温度,中集冷藏箱还开发了蓄能箱、花卉箱等多种应用于“一带一路”的长途冷链专用设备。
    中铁特货与中国中车研制出由BX1K型集装箱专用平车与B23型机械保温车组成的冷藏集装箱运输车组,应用于冷链物流水铁联运新模式。其核心优势是随车配备动力制冷设备,极大提高了编组的柔性、发货的时效性;同时,最低达-25℃的温度,长运距持续制冷,还可以在一个集装箱中根据不同货物的保温要求调节各自适合的温度。冷藏箱自带制冷动力,解决了海运冷藏箱在国内无铁路运输的历史,填补了铁路不带动力冷藏运输货物的空白,标志着我国铁路冷藏箱技术应用与国际接轨。
      中铁铁越的“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采取“车船直取”、“甩挂运输”等方式,实现冷藏集装箱海运、铁路班列、公路短驳全程无缝转运;“汽车整车多式联运业务”实现商品汽车整车集装箱单元化及零配件铁水联运业务;“零担货物‘散改集’多式联运业务”利用“一吨箱”、“整理箱”等标准化运载工具,实现零担货物“散改集”和不拆箱快速转运。
      中铁铁龙在冷藏箱加入了智能化和物联网业务内容,通过互联网、GPRS、传感器实现冷藏箱货物全流程透明可追溯。
      中铁铁洋作为中国铁路冷藏箱跨境运输的唯一市场主体,与汉欧物流公司对铁路冷藏箱进行深入研发,使运输沿途掌控力、以及突发情况解决能力达到长途冷链规定的要求。
      中车250公里货运动车组除了安全、经济、可靠、高效;集装化装卸也是突出的优势。全开启式车厢,车厢一侧可大幅面打开,叉车可直接装卸货物,并且采用新型标准集装器技术进行集装化装卸、周转、运输及固定,集装化装卸减少倒装时间和人工成本,生鲜果蔬等冷链产品是其重要应用。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托盘专业委员会主任吴清一教授认为:以集装箱为作业单位可以极大提高港口站场装卸作业效率、节约劳动、降低成本,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而更具代表性的是托盘,因为涉及企业生产、商业流通的全部环节,可以实施门到门的运输,应用更为普遍;集装箱和托盘统一标准已经制定,当前的重点在于使它们与物联网进行系统性结合。
        “公转铁”还增强了新能源车应用的合理性。在链库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冷链物流车研究报告》中显示,冷链用新能源车增长了近50%;在短驳运输中,预计2年后将是冷链新能源车集中上市时间。此外,由于无人驾驶新技术冷链车辆将可能更多应用于短驳和城市配送,也将曙光初现。
       在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技术装备研发方面,凯雪冷链与中科院建立联合技术研究院,从田间预冷设备、冷藏运输设备、冷库仓储到最后五公里冷藏配送、零售制冷柜,对冷链进行覆盖全流程的研究。
       2.冷库配送中心的规划设计建设
       重点说明冷库配送中心的规划设计建设,是因为在“公转铁”下铁路为主的全程冷链中,前端集货上货和后端卸货配送是目前两个限制性环节,是主要的难点。仓库建设和运营是接取、存储、送达的核心环节,而仓储及配送中心规划建设也是物流装备和技术行业的核心优势,是相关企业大有作为的领域。
        《铁路冷链物流网络布局“十三五”发展规划》中要求:根据铁路冷链物流基地在路网中的作用及服务区域不同,主要分为区域级冷链物流基地和地区级冷链物流基地。主要担负全国或区域性冷链货物集散与分拨任务,设置于全国综合交通枢纽或市场需求旺盛地区,到发量100万吨以上,用地200~500亩,冷库容量20万吨以上,具备商务中心、多功能冷藏冷冻及恒温仓储中心、国际食品交易中心、信息结算中心、农副产品加工中心、检验检疫中心、金融及其他增值服务功能。
      地区级铁路冷链物流基地主要担负地区性冷链货物集散任务,选址靠近重要地级市、大型生产制造企业或农贸批发市场附近。年到发量20~100万吨,用地规模在50~200亩,冷库容量3~20万吨,具备批发、交易、集散、仓储、修理、加工、集中配送、应急仓储、电子交易、质量监控、配套服务等功能。规划确定铁路冷链物流基地82个,其中:区域级铁路冷链物流基地14个,地区级铁路冷链物流基地68个,冷库容量规模达到300万吨至500万吨,2020年实现冷链运量800万吨以上。
      源产地和消费地铁路货运站场是铁运货物接取送达的核心运营平台,尤其是消费地配送中心,应用自动化设备形成冷链货物标准化、单元化、包装化,最终对接共享等多种配送方式。
      北京启达乔泰咨询有限公司是业界知名的冷链全流程咨询服务商,其突出优势在于:对于公铁衔接的冷库设计、建设、运营有着丰富的项目积累。该公司全程服务了沈阳铁路局转型发展创建现代铁路物流企业的标志性项目大连城市共同配送中心。据启达乔泰总经理霍青梅女士介绍,近几年来,铁路物流基地建设的需求明显增加,但真正实施的项目并不多,原因在于冷库投资大、技术门槛高、专业性强、运营管理难度大,导致难于承担投资失败责任。霍青梅认为,铁路冷链成功的关键是要有专业需求方全程参与,而不应只由建设方来决策。
       此外,场站吊装机械、工业门、冷库专用叉车、货架、堆垛机等传统设备、仓库和冷藏集装箱专用的温控设备等应均有匹配的增长。
     3.信息化和大数据应用
       全程追溯与监控是保证冷链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自2013年起,英格索兰(冷王)温控机组已广泛运用于“渝新欧”、“郑新欧”等多条“中欧班列”线路。为温控机组配备了智能控制器,保证24小时精准、稳定温控,还可通过LED屏直观实时获悉机组运行状态;特别地,英格索兰(冷王)全球近900家经销商和技术服务团队,为“中欧班列”的每一次发车提供运行前检修,确保每一趟班列的全程冷链运输安全可靠。
      2017年,京东与铁总签订了合作协议,重点在于将电商、物流、仓储、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嵌入铁路网和高铁网,探索建立依托铁路优势的快速货运网络,提升物流质量和效率。
      而在物流技术装备领域,G7、富勒、亿欧等企业都将冷链作为其重点业务板块,它们在冷链仓配数据领域都有许多案例积累和成功经验;铁通是我国通信巨头之一,专营铁路;在“公转铁”新格局下,未来在铁通网路上,聚焦冷链集货、上货、卸货、仓储、配送等环节,其全程透明可追溯、温控等方面的信息增值服务市场,将有很大发展空间。
      4.模式创新和政府扶持政策
      在“公转铁”模式创新方面,呼和浩特铁路局探索了一单到底的服务模式;由其承运的伊利冷链奶制品实施运输总包,保证了客户产品的品质,目前已与15家企业签订了总包协议,为客户大幅缩短运输时间,节约周转费用。
      对于“公转铁”后铁路运输模式,清华大学工经系刘大成教授于提出:铁路货运应立足“商贸+轨道+仓配”,将铁路货场及周边综合商贸运输即道路资源进行顶层规划,将周边道路负荷由非常态转变为常态,而此模式落地需要地方政府主导、铁路部门配合才能达成。
      2018年7月18日,京东物流与中铁快运联合上线了“高铁生鲜递”,这一运作模式,深度开发高铁网络运力资源,有效破解生鲜产品运输难题,推动生鲜农产品上行,拓展生态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此举发挥京东在自营电商、网络和金融服务等方面优势,创新出京东冷链高铁服务模式。
       2018年8月30日,顺丰与中铁快运成立了合资公司“中铁顺丰”,顺丰主要出于重货和冷链的考虑,2018年顺丰半年报显示,其冷链业务大增了近50%。通过建立合资公司,顺丰获取了铁路这一优势稀缺资源,在国内冷链和跨境冷链电商两个板块,加速发力冷链物流业务;同时,探索出冷链物流依托铁路的一种投资和运营的新商业模式。
      截至目前,除京东、顺丰外、安吉等企业也相继与铁总建立了各种模式的合作,旨在前端集货和终端配送实现紧密联结,发挥各自优势。目前主要任务在于拓展铁路冷链电子商务、跨境电商、过境电商业务,充分挖掘铁路冷链物流需求,通过B2B、B2C、O2O等电商模式,吸引货源,做大市场。
      鉴于“公转铁”蕴含的巨大机会,全国各地方如郑州、天津、青岛、广西等纷纷出台了冷链铁路运营规划,积极对接铁路冷链物流。并且,相关规划也建议:争取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税收扶持政策,协调地方交通部门为铁路冷链物流基地提供货物集散和配送服务的公路车辆,享受高速公路减免费用和补贴政策,促进冷链多式联运发展。

四、结语

风云际会。我国冷链物流的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这将是一个以铁路运输为主导,有效整合铁路、公路、港口、航空资源,解决全程冷链物流链条衔接不畅问题,逐步建立多方协同,优势互补联动机制的新格局。铁路冷链物流将为消费升级,将为交通运输和物流业的转型升级,将为我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能。

和一切产品的物流一样,冷链物流也要牢牢扼守住降本增效。据媒体最新报道:由上海开往成都的首列全程全列冷链班列,在运输时间上减少了22个小时,运输价格减少了20%。一切能够为冷链降本增效提供现实可能的技术、设备、模式、平台等都将在“公转铁”下实现较大增长。

声明:

原创文章、图片来自网络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按侵权追究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后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