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栏目特邀中国食品报社中食智库专家、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院长 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保鲜与贮运岗位科学家谢晶,围绕“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分享独到观点。
谢晶指出,近期冷链物流行业政策频发,国家支持力度不断加强,我国冷链物流的规模迅速扩大,在百姓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同时亟须在发展中补短板,并加快节能减碳、智能化技术在冷链物流行业的创新步伐。
冷链物流是利用温控、保鲜等技术工艺和冷库、冷藏车、冷藏箱等设施设备,确保冷链产品在初加工、储存、运输、流通加工、销售、配送等全过程始终处于规定温度环境下的专业物流。
冷链物流是我国发挥强大国内市场优势和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领域,对保障食品和医药产品安全、建设人民满意供应链具有重要意义。冷链物流是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和食品流通浪费,扩大高品质市场供给,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是支撑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转型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满足城乡居民个性化、品质化、差异化消费需求,推动消费升级和培育新增长点,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途径;是健全“从农田到餐桌、从枝头到舌尖”的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高食药产品物流全过程品质管控能力,支撑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和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保障。
近几年,冷链物流在百姓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乳品、速冻食品等均离不开冷链运输,冷链物流在调节农产品跨季节供需、稳定市场供应、平抑价格波动、减少流通损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疫苗、生物制剂、药品等生物制品也需要依赖冷链,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冷链物流对保障疫苗等医药产品运输、储存、配送全过程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和消费升级快速提升的双重影响下,我国冷链物流展现出强劲韧性和巨大发展潜力。未来,要通过构建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不断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
但是,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仍面临不少瓶颈和痛点难点问题,难以充分满足行业需求。
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当前,冷链物流市场蓬勃发展呈现出新特征,在物流供给规模增大和需求多样化的带动下,不同品类、不同来源产品的冷链物流发展细分加快,差异化服务增多;冷链快递、冷链共同配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新业态新模式日益普及,冷链物流跨界融合、集成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食品冷链物流形成产地放射、中心城市汇集的形态;随着交通运输网络的完善,冷链物流资源加快向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汇集,在空间分布上更加集约。
与此同时,市场主体不断扩大。我国冷链物流企业之间整合、并购、重组加快,冷链仓储、运输、配送、装备制造等领域形成一批龙头企业,全国冷链物流“百强企业”规模占市场总规模接近20%,资源整合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但是不可否认,目前我国冷链的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分布不均衡。表现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比如在2018年华东地区的冷库总容量占到全国的36.2%,达到1898万吨,占据了国内冷库增幅增量的大头。与其相比较,其他地区的冷库新增量和总量明显不足。大城市冷库的集聚会导致道路拥堵、物流成本增加、效率降低。又如,以水产品冷库设施为例,贮藏水产品的冷冻库远高于生产流通加工型冷库。
发展中需要加快补短板
总体看,我国冷链物流仍处于发展阶段,冷链物流体系尚不健全,存在冷链流通率偏低、损耗偏大、成本较高等短板,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目前我国冷链基础设施薄弱,结构性失衡问题突出。中转联运换装和两端干支衔接易脱冷断链,城市人均冷库容量偏小,农村前端预冷和港站枢纽冷链设施资源不足,冷链物流设施在区域分布、产销地分布、温区功能等方面存在结构性失衡问题。其次,我国农产品流通环节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偏低,流通效率低,导致物流成本增加,难以把控供应链质量,货物损耗率居高不下。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30%至40%,损耗率达10%至15%。
同时,我国冷链物流作业仍以人工为主,自动化智能化分拣、搬运、装卸等设施设备应用不足,冷链作业专业化水平不高制约整体效率提高。冷藏车等配套设施数量少且技术水平不高,特别是新能源冷藏车发展滞后。我国冷链物流信息化程度较低,精准控温、智能仓储、无接触配送、大数据补货等新型冷链物流信息化技术仍处在探索推广阶段。
我国对冷链产业发展整体的规划还有欠缺,影响了行业的资源整合,导致供应链上下游之间无法有效协调。目前,在我国流通的大部分易腐食品主要是由生产商或经销商配送。同时第三方食品冷链供应商发展的滞后性和信息服务系统不够健全等,这都会对食品冷链物流的途中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产生影响,导致较高的食品冷链成本和流通品损耗。
此外,除硬件外,冷链物流标准体系还有待完善,目前冷链物流从生产到流通、消费各环节缺少统一标准,强制性标准少,衔接不紧密,全链条、协同化的冷链物流监管体系尚未建立,信息化监管能力不足,冷链专业人才培养不足,这些都制约了冷链物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