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鑫达智慧物流开启“分钟”级时代,更快!更准!更好!
发布时间:2020-11-28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的普遍应用,钢铁行业物流业务的发展也必须不断改进,以适应即将降临的智能制造时代。为了构建一个全产业链协调发展的智能化新型产线,多数企业已经舍弃了传统的粗放式经营模式,转而挖掘更加强调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有效整合与管控的精细化管理方法,并通过信息系统建设进行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来达到协调、整合物流上下游资源的目的。

集团销售公司、集团供应公司、集团生产运营管理中心智能制造推进办公室,河北鑫达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信息自动化部、质量计量部,迁安鑫达物流有限公司等公司、部门经过一年以来的共同努力,搭建了一个集成了销售系统、物流系统、无人计量系统的端到端协同与供应链可视化的智慧物流系统。

系统一经投运,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人力为主、耗时耗力的旧有物流运输局面,通过与其他平台的对接,整体运输流程有了信息化的转变。

销售平台对接物流平台

销售任务在完成后直接传送至物流平台,更加便捷,销售业务人员与物流任务发放人员不再需要交互线下纸质任务单据,节省了传送及电话沟通的时间成本,还降低了人为干预的风险,系统使用后错误率减少90%。

物流平台可直接发布货源信息,车队和司机通过PC端或移动端直接抢单、接单以及配车,且平台实时记录全流程信息,实现了错误可追溯。司机调度完成后,物流系统还会实时向司机发送任务短信,司机可根据短信内容直接入厂提货,省去了司机在物流部门领任务的步骤,让运输流程更及时高效。

物流系统对接计量系统

司机可以通过自助制卡功能,直接用身份证读卡器读取身份信息完成制卡进厂,节省了以往定点取票、人工制卡、验单、进厂的时间,降低了门口排队制卡、堵车的几率。

无人计量系统以红外对射、车牌识别、IC卡读卡器、监控设备的组合实现了计量不下车的贴卡计量模式,相比之前的人工计量,平均每车至少节省15分钟过磅时间,提升了物流效率;取消了纸质票据的传递,降低了错误率。

移动端直接操作入库

司机可以通过APP调用手持机的NFC功能,以实现读取IC卡信息确认入库。相比之前人工纸质单据记录销库存,取消了纸质记录,避免了人为干预,降低了错误率,提升了物流效率。

智慧物流系统在集团上下的成效已经十分显著,随着其整体功能的不断完善,系统已经不再局限于集团、公司内部,以其全新的运行结构,收获了许多其他企业的青睐。

近期在集团党委副书记、迁安鑫达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新和集团董事、经营副总裁刘凤利的指导下,鑫达物流实现了与港口物流数据的互通共享,形成了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智慧“大物流”体系。

长期以来,港口采购业务的业务信息、车辆信息、计量信息等数据都只能通过纸质磅单提供给公司,这些信息的流转主要以寄送为主,需要车辆在装货出港后,由车队司机到公司驻港办事处取纸质原发磅单,再加之堵车、绕路、违章、罚款等现象时常出现,不少人力物力在这个过程中被浪费,也极大地增加了物流车辆的运输成本。

而数据对接和电子运单功能解决了这一难题,司机可以凭借IC卡刷卡、制卡、进厂、计量、卸货、出厂,车辆不再需要到驻港办事处取原发磅单,避免了绕路、堵车、排队过程中车辆违章的情况,省去了取票环节、港办排队与门口排队的时间,解决了效率低、票据易丢失等问题。

前后数据对比:根据车辆出港—到驻港办事处取票—返厂的时间,取了50车做了改进前后的数据对比。

原发磅单单车任务用时:最长用时5小时5分,最短用时3小时40分,平均用时4小时

改善后单车任务用时:最长用时4小时13分,最短用时2小时50分,平均用时3小时10分

相较于以往的港口业务流程,新港口业务流程中,车辆不再需要到指定地点取运单,出港后可以直接送货,节约物流成本;港口货运平台生成的电子运单信息实时发送到钢厂,钢厂根据信息提前安排生产,车辆进厂制卡可调用运单信息,避免人工录入制卡效率慢错误率高的问题。

目前港口物流平台已经实现了与我公司运单信息的无纸化对接,实现了车辆出港的运单数据共享,并实现了大物流信息的高效利用,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更重要的是加速了物流业务的转型升级,推进了企业与港口之间的信息化进程,实现了双方的互利共赢。

改善产业结构、促进企业转型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坚持的项目,也是河北鑫达集团未来的朝向,智慧物流系统的成功投用是一剂强心针,更是对全体鑫达人数月以来努力的肯定,不过,成就并不是自满的底气,也不能成为向更好的远方奋进的阻力。在未来,全体鑫达人会以不逊于此时此刻饱满的热情,抢抓机遇、锐意进取,牢牢掌握时代发展的第一动向,延展企业链条、改善生产流程、促进产业筑基,朝着百年强企的目标乘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