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物流业已成未来发展风口,中小型企业数字化平台陷入困境
发布时间:2021-04-13
 2021年的全国两会,物流业依然是关注热点,代表、委员们提出了“两业融合”“快货物流圈”等议案、提案。我们从这些业界大咖的声音中梳理出4个关键词,从其中透视物流业发展前景。

READING

物流将成风口

“建设石家庄国际陆港,打造京津冀物流陆港集群,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加快融入国际物流大通道。“”

“深化陆海双向开放、推进西部大开发,完善长三角四通八达、覆盖全球的空中客货运输网络,构建京 津冀中欧班列集结中心。”

“支持加快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建设。支持在郑州布局高铁货运,发展货运空铁联运。”

“发挥成渝两地机场优势,协同构建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把昆明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家区域性枢纽……”

物流建设话题在全国两会上不断升温,代表、委员们对如何打造空港物流枢纽、陆港物流枢纽纷纷提出了区域性的建设建议。

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指出,到2035年实现“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如果要全面实现此目标,未来15年间,物流将成为国内的风口。

面临现实挑战

根据交通运输部对《纲要》的解读,未来15年,我国将建立80个三级枢纽,建设“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以及区域性高速铁路,巩固10大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布局40个左右的区域航空枢纽。

短短几句话,道尽海陆空物流未来发展方向,一张四通八达的货运网络呼之欲出。

目前我国物流枢纽建设依然面临着众多挑战,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铁路货运量占总货运量的比例为9.62%;公路货运量占比为73.93%;水运货运量占比为16.43%;民航货运量占比为0.02%。

现阶段,铁路、航空货运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多种运输组织方式衔接不够完善,各地政策衔接不强,物流通道梗阻颇多。

数字化成方向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折射出全面数字化的时代大势。

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也不约而同地交出许多有关“数字化”的议案、提案:

开放物流公共信息,扩展行业平台数据服务,整合共享信用信息。

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大力推进生产制造端数字化改革,打造一批服务产业端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建立数字化供应链体系,引导传统物流网络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升级改造、促进互联互通……

去年疫情暴发后,国内能在短时间内复工复产,不仅是我国的防疫水平出色,而且进一步凸显完整且出色的物流供应链的重要性。

制造业和物流业“两业融合”在短时间内一跃成为业内高频词,不少企业都积极拥抱数字化物流,成为行业方向。

大数据物流平台

现阶段,在制造业和物流业两业融合发展中,大规模定制、柔性生产成为新的趋势和主流模式。

但不少企业的管理和服务跟不上需求的变化,物流水平、信息化程度、金融服务等存在差距。

另一方面,数量众多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生产制造与生产服务之间存在数据孤岛现象。

由于是摸着石头过河,两业深度融合过程中,可供参考数据不多,管理机制不健全,数据可用性差、质量低、业务环节之间集成共享困难,使数字化难以发挥应有的价值。

因此,未来,我国还应大力发展物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物流平台与大型制造企业的合作对接,加快培育一批生产性服务龙头企业和工业互联网平台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