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科技赋能,未来的冷链物流更智慧
发布时间:2021-12-21
 全面建成现代冷链物流体系离不开创新发展。规划提出,要推进冷链物流全流程创新,其中包括提高智能化发展水平。

 

 

  具体而言,一方面要推动冷链基础设施智慧化升级,另一方面要加强冷链智能技术装备应用。

 

 

  “冷链物流行业规模的扩大、发展质量的提高、创新步伐的加快、市场主体的增长、基础作用的发挥都离不开科技的贡献。”洪涛表示,根据规划,到2025年,肉类、果蔬、水产品产地低温处理率分别达到85%、30%、85%,这就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量,推动冷链物流向智能化以及数字化、绿色化发展。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亦表示,加快推进冷链物流建设需要提升智能化水平,如加强冷链物流体系信息化转型,运用专业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来建立物品全生命周期信息档案,科学地整合生产、分销、仓储运输、配送等供应链上下游的信息,提高整体效率,实现冷链运输管理的透明化一体化。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有关市场主体已在推动冷链物流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当前中国冷链物流发展还需着力提升设施设备技术水平,健全全程温控体系,优化运输组织模式。”京东冷链规划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了确保生鲜产品快速、安全抵达消费者餐桌,京东冷链致力于打造一站式冷链服务平台,基于机器人、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技术应用,构建供应链业务与数据平台,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技术标准的建立及效率的提升。

 

 

  据苏宁物流快递事业部仓储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苏宁物流在全国多个特色农产品产地建设源头产地仓,并同步在全国多个城市自建现代化多层次的温区冷库,实现恒温、冷藏、冷冻、深冷多温区分工。

 

 

  可喜的是,近年来,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产地销地冷链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冷链装备水平显著提升。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张江波介绍,目前首批17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正在稳步推进。此外,截至去年,全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超过3800亿元,冷库库容近1.8亿立方米,冷藏车保有量约28.7万辆。

 

 

  规划已绘好蓝图,可以预见,冷链物流智能化建设也将逐步迈上新台阶。

 

 

作者:魏 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