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新闻观察:冷链“不掉链” 筑牢外防输入屏障
发布时间:2022-01-27
 近期,北京、广东等多个省市出现接触境外物品或邮件后感染的情况。多地疾控中心发布措施,要重视“人、物、环境”同防,制定疫情高风险国家和地区进口海鲜、冷链食品、水果及邮件的相关消杀制度,并加强相关从业人员管理。


资讯1
资讯1
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表示,继续开展冷链从业人员全面排查、风险点位全面排查,全覆盖不遗漏。坚定不移全链条排查冷链货物,完善冷链食品管理办法,对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依法严惩。为筑牢市场防疫屏障,北京将进一步加密市场领域常态化核酸检测,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由持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上岗调整为持3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方可上岗,对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共同居住者核酸检测频次由每30天检测一次调整为每15天检测一次,通过强化监测预警力度,切实提升疫情风险“早发现”能力。

资讯2

辽宁省由各市政府成立首站定点冷库工作专班,对首站定点冷库实行集中监管,要求冷链从业人员从严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工作期间与家庭成员和社会普通人群接触,疾控机构在“批批检测、件件消毒”的基础上,对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进行全面消毒,并及时开展消毒效果评估。

资讯3

在深圳光明区最大的仓储冷库,每天有超过300吨进口冻品入出库,企业落实防控责任主体,在作业区域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并同时做好配套设备设施每日消毒工作。

资讯4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1年,海关抽查进口冷链食品和农产品境外生产企业745家次,检测样本363万个,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样本550个,监督口岸预防性消毒各类货物115万吨、内外包装7185万件。2022年,海关还将健全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和智慧化多点触发机制,不断完善防控策略,严格实施进口冷链食品、农产品和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监测检测和预防性消毒监督工作,妥善做好后续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