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冷链食品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制度,凡进入南京市场储存、加工、销售的进口冷链食品,必须在集中监管仓实施“批批检、件件消”,经过层层严格把关,才能进入市场,并保证全过程可追溯。
一辆满载进口冷链食品的货车停在监管仓外围空地,车辆经消毒后进入监管仓前停车场;车辆驶入月台后,“全副武装”的搬运工人开始搬卸货物,取样人员对货物内外包装及货品分别取样送检;其余未被抽检的货物搬上消毒传送带,12个消毒喷嘴对货物全方位喷淋、消毒……
进口冷链集中监管仓监控室内,一整面墙的监控视频,实时显示监管仓内的工作动态。
为避免仓内工作人员与外界接触,去年起,我市对集中监管仓的工作人员实行轮班作业和集中居住闭环管理。仓内工作人员每轮工作14天后进行7天集中隔离,随后再进行7天居家隔离,在岗时每2天做一次核酸检测,隔离期间也按规定检测核酸。此外,监管仓内环境与员工居住环境也按规定每周检测。
记者从南京天环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我市进口冷链集中监管仓近期平均每天到货量在500吨左右,仓内目前共有46名在岗工作人员。2月17日起,46位在岗工作人员的健康码已被赋为“红码”,等到解除隔离后才能恢复“绿码”。这些“与世隔绝”的“守仓人”,用手中的“变色码”守护着市民的“健康绿码”。
江宁区市场监管局谷里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因近期省内出现疫情,2月16日、17日,监管仓工作人员住在谷里街道的家属也接受了核酸检测,严把防控关口。
记者了解到,我市在进口冷链食品产业的全链条推广应用“江苏冷链”溯源系统,实现进口冷链食品来源可查、储存可控、去向可追。对于无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无核酸检测证明、无消毒证明、无“江苏冷链”溯源信息、无集中监管仓出库证明的,一律不得销售。